[西班牙追夢之旅] 10/4 蒙賽拉特: FGC鐵路 + 兩種纜車 + 修道院 | 米拉之家 Casa Milà | La Rita 餐廳
|
Casa Milà |
蒙賽拉特山 Montserrat
早上,坐地鐵到 Espanya 站 (Plaça de Espanya是FGC大站),轉乘 FGC (Ferrocarrils
de la Generalitat de Catalunya) R5線前往Montserrat,車程約1小時,在 Aeri de
Montserrat
站下車,再搭乘有點恐怖的纜車上山,FGC+纜車的來回套票一張16歐,在Espanya地鐵站的機器上即可購買。在Espanya站裡買早餐,我點兩塊餅乾,YT點一個牛角麵包,飲料是Horchata,這次的比較好喝。
蒙賽拉特山是加泰隆尼亞人的聖山,Mont-serrat意指「被鋸開的山」,裸露的沈積礫岩柱,好似一根根巨大的蠟燭聳立著,無論是由山下往上看,或是在山上的觀景平台眺望,風景都非常壯闊,頓時也覺得自己很渺小。
(山景非常壯觀)
(景觀台)
(山谷中的聚落)
山上有點涼,風也不小,穿長袖加外套還是有點冷,還好有帶圍巾。稍微走走逛逛後,到旁邊的餐廳吃午餐,海鮮飯、海鮮麵都蠻不錯吃的,可是我一時腦波弱,又點了一盤花枝,點下去才知道一次要點三隻,還有配菜(一堆馬鈴薯),後來整個吃到快撐死,吃這種Cafeteria千萬不能貪心啊~~
午餐後去買紀念品,接著前往蒙賽拉特修道院。
米拉之家座落於感恩大道 (Passeig de Gràcia) 旁,也經常被稱為 La
Pedrera(加泰羅尼亞語,意為「採石場」)。這棟建築是建於1906年至1912年間,當時是富豪佩雷‧米拉先生(Pere
Milà)因非常欣賞高迪為巴特略先生設計的巴特略住宅(CASA BATLLÓ),為了和富孀
Roser Segimon
結婚,而請高迪設計的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4年將包括米拉住宅在內的幾個高第設計的建築列入世界遺產中。
米拉之家波浪形的外觀,是由白色的石材砌出的外牆,扭曲迴繞的鐵條和鐵板構成的陽臺欄杆,和寬大的窗戶組成的,住宅的內部,每一戶都能雙面採光,光線由採光中庭和外面街道進來,房間的形狀也幾乎全是圓型設計,天花板、窗戶、走廊、很少又正方的矩形,幾乎沒有直角的存在。米拉之家設計的特點:『建築物本身的重量完全由柱子來承受,不論是內牆外牆都沒有承受建築本身的重量,建築物本身沒有主牆』,所以內部可以隨意隔間改建,建築物不會塌下來,而且,可以設計出更寬大的窗戶,保證每個住家的採光。每一層樓的隔間佈局都不一樣,三樓隔出三戶住家,四樓隔出四戶住家,五樓隔出四戶住家,六樓隔出三戶住家,每戶住家佔地也不一樣,最大600平方公尺,最小290平方公尺。頂樓是用來調節溫度,曬衣服用的。屋頂陽台則類似高第的另一個作品桂爾公園 (Parc Güell)中似蛇般的長椅,有30個奇特的煙囪,2個通風口,與6個樓梯口,塔狀的樓梯口形狀最大,螺旋梯裡面暗藏水塔。
自1986年後,米拉住宅就被 Caixa de Catalunya 銀行買下來,耗巨資整修,清洗因空氣污染而變黑的門面,現在的一樓是銀行的基金會舉辦免費展覽的場地,提供欣賞內部設計的機會,米拉住宅最高的三層樓: 「六樓、頂樓和屋頂陽台」 開放付費參觀。(門票:11 € )
雖然是週一,但排隊入內還是等上了好一陣子,先坐電梯到閣樓,這裡是展覽室,有影片播放介紹高第的作品,也有一些建築模型。然後又到屋頂參觀,午後陽光正燦爛,屋頂上早就已經被觀光客盤據,夢幻奇特的屋頂,在午後金黃色陽光的照耀下,展現著優雅迷人的風貌,米白色磁磚在蔚藍的天空襯托下閃著光芒,更是動人,從屋頂眺望出去的市景,也令人讚嘆,能在這麼可愛的地方吹風、歇腳,不僅是無比愜意,大老遠飛來Barcelona也值回票價了!
(景觀超讚的餐廳)
(午餐,海鮮麵)
(水果塔,好吃好看也好貴)
(水蜜桃汁與Cerveza sin Alcohal,沒有酒精喝起來有檸檬味的偽啤酒)
(海鮮飯,照片看起來就很好吃XD)
(有點後悔點了這盤...花枝&馬鈴薯...花枝太清淡了...)
(Funicular
railway看起來很陡,但內部的座位設計成階梯狀,坐起來應該會比太平山纜車舒適)
蒙賽拉特修道院(Monestir de Montserrat)
Montserrat修道院的男童聲合唱團Escolani,是全歐洲歷史悠最久的男童聲合唱團之一,每星期一至星期六13:00和19.15及週日12:00 會在教堂內獻唱,我們到修道院時已經兩點多了,沒遇到合唱團。修道院內供奉著一尊著名的是黑色聖母像(La Moreneta),免費參觀且開放信徒撫摸,教堂內一樣有美麗的彩繪玻璃窗,也有供人祈願求平安的蠟燭(蠟燭比光明燈有FU多了),我們也跟著點了兩根蠟燭,祈禱旅途平安。(蒙賽拉特修道院,上面那燈座好美)
(應該是耶穌與他的12門徒吧...)
(雕刻很精緻的鐘,但是小人頭有點嚇人)
(修道院內)
(可以摸的黑色聖母)
(美麗的彩繪玻璃窗)
(放光明燈的小洞穴,挺可愛的)
(一個1.5.歐)
(搭纜車下山,有點刺激)
(纜車上看出去的景色)
米拉之家 Casa Milà
回程同樣搭乘纜車與FGC,睡一覺起來後,回到了巴塞隆納。搭地鐵至Diagonal站,參觀本趟旅行最後一個高第的作品 —「米拉之家」Casa Milà。米拉之家波浪形的外觀,是由白色的石材砌出的外牆,扭曲迴繞的鐵條和鐵板構成的陽臺欄杆,和寬大的窗戶組成的,住宅的內部,每一戶都能雙面採光,光線由採光中庭和外面街道進來,房間的形狀也幾乎全是圓型設計,天花板、窗戶、走廊、很少又正方的矩形,幾乎沒有直角的存在。米拉之家設計的特點:『建築物本身的重量完全由柱子來承受,不論是內牆外牆都沒有承受建築本身的重量,建築物本身沒有主牆』,所以內部可以隨意隔間改建,建築物不會塌下來,而且,可以設計出更寬大的窗戶,保證每個住家的採光。每一層樓的隔間佈局都不一樣,三樓隔出三戶住家,四樓隔出四戶住家,五樓隔出四戶住家,六樓隔出三戶住家,每戶住家佔地也不一樣,最大600平方公尺,最小290平方公尺。頂樓是用來調節溫度,曬衣服用的。屋頂陽台則類似高第的另一個作品桂爾公園 (Parc Güell)中似蛇般的長椅,有30個奇特的煙囪,2個通風口,與6個樓梯口,塔狀的樓梯口形狀最大,螺旋梯裡面暗藏水塔。
自1986年後,米拉住宅就被 Caixa de Catalunya 銀行買下來,耗巨資整修,清洗因空氣污染而變黑的門面,現在的一樓是銀行的基金會舉辦免費展覽的場地,提供欣賞內部設計的機會,米拉住宅最高的三層樓: 「六樓、頂樓和屋頂陽台」 開放付費參觀。(門票:11 € )
(波浪造型的米拉之家)
(這個設計得很好看,喜歡這張的顏色)
(米拉之家正在進行瓦倫西亞藝術家Javier Mariscal的展覽)
(中空的設計,讓每戶都能有雙面採光)
(高第建築中常使用自然界的元素)
(閣樓)
(米拉之家的模型)
(巴特由之家的模型)
(米拉之家的屋頂很夢幻)
(午後陽光超美)
(很喜歡這個畫面,可惜有該死的耀光)
(感恩大道)
(聖家堂)
(被戲稱為巴塞隆納之🍆的 Torre de Agbar XD)
(這張的光線很柔和,整個就是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)
(米拉之眼,自己亂取XD)
(天空好藍~)
(造型特殊的煙囪)
離開了屋頂,到六樓參觀住家內部,屋內隔間非常地隨性,幾乎沒有一間房間是方正的,室內也的確沒有直角的存在,包括門,一切都是圓滑的,米拉之家不僅外貌吸引人,內部也是可愛的破表啊!❤
(門、櫃子、床都是不規則型的)
(房屋的邊角都是圓滑的)
(窗戶也不是方的,這張光線很漂亮)
(扭曲金屬條做為陽台的欄杆,陽台看出去就是感恩大道,真羨慕住這兒的人)
(走廊也好漂亮,所有東西都沒有稜角,採光很好)
(溫馨風裁縫室,這戶到底有幾房啊?)
(兒童房)
(旁邊還掛著小朋友的衣服,房間的門很可愛)
(草綠色的浴室,地板磁磚和牆壁很搭,房間是不規則多邊型,牆壁交界也是圓滑的)
(米拉之家氣派的一樓,這樓梯間也太炫目了~)
(像蜘蛛網的大門)
(建築外部細節,扭曲金屬條的設計真的又特別又很融入建築物)
La Rita 餐廳
八點左右,到Carrer d'Aragó上的餐廳LA RITA外守候,排隊人潮不少,應該真的是間名氣不小的餐廳,服務態度不錯,似乎是菲律賓人經營的。晚餐吃了蘋果起司雞排、牛排、牛肉,也喝了來西班牙一定要喝的氣泡酒 (Cava),順便慶祝本趟旅行成功!(巴特由之家 at night)
(感恩大道夜景)
(La Rita餐廳)
(簡單好看的燈)
(桌邊冰桶與我們點的酒)
(加泰隆尼亞的氣泡酒很有名)
(起司蘋果雞排)
(我點的牛肉,個人覺得還好 XD)
(瑞士巧克力冰淇淋)
(特別的甜點,柳橙應該是有泡過甜酒再烤,配上臻果與冰淇淋,很有新鮮感!重點是很搭也好吃!)
回HOSTEL後,趁著還有熱水的時候,連忙去洗澡,因為實在受不了他的給水設備,很蠢地帶了個水壺進浴室,充當水瓢使用,雖然麻煩了點,但全程有熱水的感覺真好 XD